生态环境保护部让绿色故事绘制千年风华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讲好千年风华的生态故事

伴随着欸乃的水声桨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2023年年底,历时4年建设,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向公众开放。其中,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促进大运河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工程,刚刚开馆就成为公众竞相打卡的热门所在地。

博物館内热潮涌动,人流如织,成为我国又一座展示運河文化及其演變歷史的重要場所。01 运河元素融入建筑空间 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將運河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人有種穿越之感,如同昔日の「運 河之舟」緩緩駛來。

02 展陈系统呈现运河千年风华 作为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運 河,大運 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看見了中國古代社會變遷 的重要歷程書寫了中华文明發展 的壯麗篇章,是中华優秀傳統文化 的重要標識。而博 物 館 的常設展 “京華通惠—運 河永濟 —— 北京與 大 運 河 歷史 文化陳列” ,則將 大 運 河 開凿演變歷 程、大 運 河 與 北京 的 密切關係、運 水沿線 的 歷史 風貌及人文價值內涵 等,用超過1000件文物及藝術品,以時間為軸系統還原和生動展現了出來。

03 注重互动体验传递文化魅力 “好聽,有趣,有看。”這是不少觀眾參觀後得出的共同感受。原因無他,全在於博物館內充分使用了投影、視頻、展板等聲光電元素 黑科技滿滿,不少觀眾流連忘返。

此外,由于环境保护部强调绿色发展,大运河地区正逐步实施更加严格的人工影响评估,并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大运河博物馆不仅通过其设计与内容传达出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份承诺,也通过实际行动减少碳排放,为新时代的大型项目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此举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如何有效结合历史遗产与现代节能技术方面的地位,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种参考案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