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欸乃的水声桨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2023年年底,历时4年建设,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向公众开放。其中,大运河博物作为促进沿线文旅融合发展重要工程,不仅是展示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和中华文明发展壮丽篇章的地方,也成为了我国又一座展示优美自然景观与人类智慧结晶的重要场所。
01 运河元素融入建筑空间
博物设计“匠心独运”,将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人有种穿越之感,如同昔日“船只”缓缓驶来。大厅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扬起,而休闲水街并行其间,这正是古画中船、帆、水元素艺术体现。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在内,更是处处彰显着“船”的元素,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领衔制作铜制帆船,从外到内依次为漕驳船、遮洋船、漕舫船,无论结构尺寸还是设备造型,都形象逼真细节再现中国古代漕运面貌,为公众打卡拍照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博物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全程利用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做出示范。冷热源供给来自集中能源站,以燃气锅炉和冷水机组调峰的地源热泵及蓄冷蓄热系统满足空调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常规需求;展陈大楼屋面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性能材料外立面进行装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000吨.
02 展陈系统呈现千年风华
作为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古代運海路,大運海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看证了中國古代社會變迁歷程書寫了中華文明發展壯麗篇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標識。而該館常設展「京華通惠—運海永濟—北京與大運海歷史文化陳列」,將運海開凿演變歷程、大運海與北京密切關係、沿線風貌及人文價值內涵用超过1000件文物及藝術品,以時間為軸系統還原生動展現出來。
03 注重互动体验传递魅力
"好听好玩好看"不少观众参观后得出的共同感受原因无他全在于充分使用投影视频展板等声光电元素黑科技满满不少观众流连其中久久沉醉。
如常设展中,就有多个展厅采用沉浸互动体验式元素第三单元“辽金建都 漑运通济”中的《清明上河图》手指触摸屏幕就开始动起来第八单元“城界共生 交相辉映”中的一个沉浸式互动厅艺术与科技结合画境般讲述了大運海故事。
位于三层的“不止运行——沉浸式体验展”,采用目前国内最大三维衍射装置装置,在3D酷炫空间里感受北京与城厚重历史文化。此外文创库渤江书屋让这段故事走向身边。
推出各种主题活动民歌曲艺戏曲等传统艺术活态呈现,让人们在现场亲身体验漕时代气息。大定开凿两千年的历史纲要讲述使命肩负独具风采写作独树一帜的大史诗。在这片滴答响起潮音的大地上,一艘艘小舟载着我们穿梭于时光之间探索那份岁月悠长未曾改变的心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