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海的眼里,1个半月内完成环评审批工作简直是天大的好事。通常,这一过程需要3-4个月时间,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小影响。然而,通过“打捆审批”和“多评合一”的创新措施,只需一次专家评审即可得到生态环境部门的批文,每家印染企业节省费用8万余元,大幅降低了成本。
除了李占海,还有安环部经理冯旭也对此表示赞赏。他解释说,“以前,我们需要单独办理陆域环评、辐射环评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等事项,现在‘多评合一’改革让我们可以一次性办理这些涉企事项。”最近,他公司的六期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和配套220KV变电站,一次就包括了辐射环评在内进行了建设项目环评。
义乌生态环境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统计显示,从目前来看,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9个项目开展了“打捆审批”,累计惠及86家企业。此外,义乌还推出了统一编制《义乌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减少了环保成本。而且,通过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即将实现两证联办,让固定污染源项目更高效地进行管理。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副局长朱力表示,他们仍然在努力完善这一制度。他指出,小商品市场更新换代速度快,而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改造频繁,要重新报批可能会增加额外成本。因此,他们调整了一些政策,比如非重大变动可以纳入排污许可变更管理,以减轻企业负担。未来,他们计划继续深化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并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