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环境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效执行,提升水源水质监测与管理水平,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及省级工作要求,我们近期完成了《安徽省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2020年1月)的编制和发布工作。
在本报告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指的是那些规模较大(供给的人口通常超过1000人),直接进入输送管网并送至用户手中的,以及用于备选或规划使用的自然取向、备用和规划用的在用、备用和规划用的所有取向。这些饮用水来源是原始状态,而居民所使用的则是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末梢状态,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再进入居民供给系统作为最终饮料。
我们的中心高度重视此报告编制与发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力,明确任务分配,并规范公布程序,以保证其实施效果。每个月,我们通过省门户网站以及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多种渠道实时公布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同时加强监督,落实地方政府对保护这些关键资源的责任,为打好“碧波保卫战”提供精准策略上的科学技术支持。
2020年1月,全省共有16个地级城市,其中包括40个正在使用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排放点,其中地表排放24个地下排放16个。全省这类城市累计采集了11403.5万吨的集中式生活饮用的排放物,其达标量为11055.5万吨,达标率达到96.9%。然而,在亳州三家厂区、三家涡北厂区、一家厂区及应急加压泵站发现氟化物超标情况,其中亳州三家厂区超标0.3倍、涡北三家超标0.2倍、一家超标同样为0.2倍,而应急加压泵站则高出标准6成。这主要由于受到当地的地质环境因素影响。此外,全市共有24处地表资源都达到了安全标准。而地下资源方面,有4处超出了安全界限,但只涉及氟化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