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2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高登义研究员来到我所地理科普馆,用他的幽默风趣和精彩图片为60多位小朋友及家长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两极世界。高爷爷是我们国家科学家中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第一人,他这次带来了许多他在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考察时拍摄到的照片,以及中科院院徽作为奖品,奖励那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首先,高爷爷提问并普及了地理知识:南極和北極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无关系?接着,他展示了南北極的地圖重叠后的图片及一些数据,让大家发现南極几乎可以填平北冰洋,从而认识到它们兩者的關係。
接下来,高爷爷又提出了关于南極考察站的問題,有小朋友答對了。他趁热打鐵,講述了北極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使我們知道了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存在及意义。這是高爷爷在考察中得知中國是斯瓦尔巴德条约的一員國,为中國建立北極站重啟了一系列努力,最终在2004年建立了中國北極黃河站。當時的一些經歷也引發了聽眾的大興奮,如從條約中的無中文到邀請考察建站的中文致函,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在極地考察中的地位轉變。
欣賞完美麗之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為什麼 北方較冷呢?這時,有一位聰明的小朋友用很難的洋流知識做出了正確解答,這位聰明的小朋友贏得了一份中科院院徽。
隨著時間推進,一個一個有趣的问题陸續出現。在欣賞過植物之后,又來到了動物們。在欣賞過空中對歌燕鸥的情景后,高爷-grandfather 提出了第五個問題:你們還知道燕鸥有什麼其他的事實嗎?
每張圖片都似乎帶有一種魔力,它們讓我們聯想到自然界中的生物與環境如何相互作用。而且,我們學會了解到,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地方,也仍然有生命存在,並且它們都適應著那裡獨特的地球環境。
最後,在充滿歡聲笑語之間,這場活動以抽獎環節結束。我們收穫了一些珍貴的心智財富,而不是僅僅是一些物質上的獎品。我相信,這樣一次生活經驗將是我人生旅途上不可忘懷的一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