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的故事,从它的起源说起。这个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意味着“大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绕过了非洲的大片土地,全长达6,650公里。尼罗河由两条主要支流组成: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它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这条伟大的水道。
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的一处名为卡格腊河的地方,然后穿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和蒙博托湖,最终与阿苏瓦河合流才被称作白尼罗。人们通常把它视为主导的那一部分。在干涸季节,虽然其他分支也会有贡献,但真正决定了整个水量的是白色之主。
而青尼罗则出现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它的流量变化极大,有时候洪峰来临时,带来的泥沙几乎占了总量七成。但到了旱季,这个数字就会骤降,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这两条支流在某些时候相遇,那是一种生命与死亡之间微妙平衡的事物。
当它们汇合后,就开始使用单一名称——尼罗。从那里到其口岸,这段约3,000公里的地带经历了一番奇异变换。在这里,虽然降雨少且蒸发强烈,但水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一年中的每一个月,都有其独特之处,每年的2至5月是枯萎期,清澈如镜。而6月之后,一阵绿色的苇草漂浮过来,让水体染成了绿色,并伴随着一股不太舒适的气味。这便是泛滥前的预兆,即所谓“绿色”。接着7月发生改变,当青蓝交融时,便出现了令人惊叹的情景——红褐色的洪水淹没一切,而这正是在人间叫做泛滥之时。当这些颜色交替出现,我们就能看到那著名又神秘的“青白分明”景象。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及位于下游地区,那里孕育出了古老文明,也是现代非洲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方。而就在其中一个壮观瀑布前面,是著名的人造阿斯旺大坝。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泻湖和沙洲分布在此地,为此地提供了丰富资源。而我们可以想象,每百年一次沉积层增长16厘米,以至于形成了一片广阔三角洲区域,其中土层厚度超过18米,无论你走哪个方向都难免涉足这片湿润而肥沃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