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推动义乌多评合一与生态保护红线打捆审批革新绿色发展新篇章

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染色生产线集聚点建设项目获得环评批文后,公司负责人李占海对义乌生态环境分局表示了深深的感激。通常,这项工作需要3到4个月,但通过“打捆审批”和“多评合一”的改革措施,只需1个半月即可完成。这不仅大幅度节省了企业费用,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除了这两家企业,其他86家企业也受益于这些改革。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透露,截至目前,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而9个项目正在进行“打捆审批”。此外,为了降低环评成本,他们还统一编制了一份《义乌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涉及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等资料,可以直接引用公开的监测数据。

此外,义乌还获准开展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通过建立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办系统,对固定污染源项目进行集成办理,不仅减少了环评报告和排污许可证16张表格的重复工作,而且累计节省了250余万元费用。

虽然取得显著成果,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副局长朱力表示,这只是开始。他指出,小商品市场更新迭代速度快,而现行管理制度要求每次技改都重新报批环评,这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因此,他们将调整非重大变动清单适用范围,将变动后的非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变更管理,以减轻企业负担。此举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并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