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海看来,感激之情是多么的真挚。仅仅1个半月的时间,他们就成功完成了环评审批工作,这一切都是因为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的大力支持和“打捆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在过去,企业需要花费3到4个月的时间进行环评报告编制、专家评审以及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核,但现在,“组团”形式让整个流程变得高效无缝。每家印染企业都能节省8万余元的费用,大幅减少了成本,为他们省下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同样心中充满喜悦的是安环部经理冯旭。他表示:“以前,每项项目都需要单独办理陆域环评和辐射环评等事项,现在通过‘多评合一’改革,我们可以一次性联合办理多个涉企事项。”最近,公司六期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及配套220KV变电站,就一次性办理了建设项目环评,其中包括辐射环评。
除了这两家企业,还有更多企业受益于这种创新性的制度改革。据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介绍,他们已经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重合一”的审批,并且9个项目正在开展“打捆审批”,累计惠及86家企业。此外,义乌还推出了《黄河生态保护社会实践报告》,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等数据,使得环评文本能够直接引用这些公开资料,从而降低成本。
更值得称赞的是,义乌被选为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地区。通过探索“两证联办”模式,他们建立了一套集成化的环保与排污许可系统,对固定污染源项目进行集成处理。这不仅缩短了办理时间20个工作日以上,也节省了250余万元费用。
尽管取得显著成果,但朱力副局长表示,他们仍将继续深化这个过程。“我们认识到,小商品市场变化迅速,其生产工艺需要不断更新,但其污染物种类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调整管理体系,让技改不再要求重新报批,而只需提交执行报告即可。”
未来,义乌计划聚焦于企业面临的问题、难题和障碍,将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此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让政府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为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并推进共建清洁美丽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