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海的眼里,1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环评审批工作,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一刻。据了解,建设项目开工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常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但通过“组团”形式实施“打捆审批”,整个过程缩短到了仅需一次专家评审和生态环境部门出具批文即可。这不仅大幅降低了费用,每家印染企业节省了8万余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进度。
同样感到高兴的是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冯旭。他表示,之前企业需要单独办理多项涉企事宜,如陆域环评、辐射环评等,现在却可以一次性办理多个涉企事项。最近公司的六期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和配套220KV变电站,就一并进行了一次建设项目环评,其中包括了项目的辐射环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透露,截至目前,义乌已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审批;9个项目开展“打捆审批”,累计惠及企业86家。此外,还推出了《义乌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减少了环评成本。而且,又获批开展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为单个建设项目节省20个工作日以上,并为企业节省250余万元费用。
尽管取得显著成果,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烨分局副局长朱力表示,他们仍将继续深化改革,以适应全球市场变化中的小商品产业特点。在调整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改)管理政策时,将非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变更管理,使得企业只需提供简单报告即可完成合规手续。未来,他们将聚焦于提升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减轻制度成本,是他们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