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推动义乌多评合一与打捆审批的革命性变革为个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开辟新天地

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染色生产线集聚点建设项目获得环保批文后,公司负责人李占海对义乌生态环境分局表示了深深的感激。通常,这项环评审批工作需要3-4个月时间,但通过“打捆审批”的创新措施,只需1.5个月就能完成。这不仅大幅减少了企业的费用,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除了这两家企业,更多的企业也受益于这一改革。

据了解,“多评合一”和“打捆审批”是推动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这种模式下,一家产业园区建设单位可以牵头委托编制一个环评报告,并组织一次专家评审,然后由生态环境部门出具一个批文即可完成整个流程。这不仅节省了每家的印染企业8万元左右的费用,而且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金钱。

此外,义乌还实施了一系列其他改革措施,比如统一编制《义乌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以便环评文本能够直接引用公开监测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该地区还开展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探索“两证联办”模式,将环评与排污许可集成,以减少双重手续带来的负担。

虽然这些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副局长朱力表示,他们仍将继续推进这些改革,以适应全球市场变化中小型商业实体面临的问题。例如,小商品行业由于其快速更新迭代需求,对生产工艺进行频繁调整优化,但由于现行管理制度要求技改项目重新报批,这给中小型企业增加了额外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义乌发布了《非重大变动实施方案》,允许在三同时验收后的非重大变动只需提供执行报告即可完成合规手续。

朱力强调说:“我们将继续关注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率、高质量服务,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