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推动义乌多评合一与打捆审批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海的眼里,1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环评审批工作,这是对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的一份深深感激。通常,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花费3-4个月时间,不仅耗时且会影响工程进度。然而,通过“打捆审批”的方式,只需由产业园区建设单位牵头编制一个环评报告、组织一次专家评审和生态环境部门出具批文即可。这不仅为每家印染企业节省了8万余元,还大幅降低了费用,为企业省心省时省钱。

同样感到欣慰的是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冯旭。他表示,以前一个项目需要单独办理陆域环评、辐射环评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等事项,现在由于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的“多评合一”改革,一次就可以联合办理多个涉企事项。最近公司六期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和配套220KV变电站,就一次办理建设项目环評,其中包括了项目的辐射环评。

除了这两家企业,还有很多其他企业都享受到了这一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统计了一下,“截至目前,义乌已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审批;9个项目开展‘打捆审批’,累计惠及86家企业。”此外,义乌还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统一编制《义武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减少重复工作,并探索排污许可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

这些努力取得显著成果,如今已累计办理256个项目,为单个建设项目节约20天以上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为企业节约250余万元费用。不过,对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来说,其快速变化的小商品外形和款式,以及常规调整优化生产工艺,都给中小型企业带来了额外负担。此刻,在继续推进衔接改革后,即将发放《关于调整污染影响类建设非重大变动管理办法》的通知,将非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变更管理,使得中小型企業只需提供执行报告即可完成合规手续。

未来,義烏將繼續聚焦企業辦事需求痛點與難點,並着力於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以減輕企業制度易成本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最终實現共建清潔美麗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