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德施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海的眼里,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的支持就像一道明灯,照亮了他们6家企业染色生产线集聚点建设项目的前进道路。仅用1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环评审批工作,这让李占海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之情。
传统环评审批流程往往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这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通过“打捆”方式实施“多评合一”,整个过程变得高效而精简。在这个模式下,一家产业园区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编制一个环评报告,并组织一次专家评审,最后由生态环境部门出具一个批文。这不仅大幅降低了费用(平均每家印染企业节省8万元余元),还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除了这两家企业,还有更多公司正在享受这一环评集成改革带来的红利。据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刘志勇介绍,截至目前,义乌已经有4个项目实施了“多评合一”审批;9个项目开展“打捆审批”,累计惠及86家企业。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同时减少环保成本,义乌还推出了《义乌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相关规划、生态环境现状综合报告》。这份报告包含了一系列公开数据,如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等,可以直接引用于环评文本中,从而显著降低环保成本。此外,义武也被选为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试点城市之一,他们探索并建立了一套联办系统,使得固定污染源项目能够同时办理两个手续,即環評報告和排污許可證16张表格融合。而这些努力已经成功帮助256个项目节省20天以上的人力资源,并且共计节约250余万元费用。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武分局副局长朱力表示,他们仍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营商環境,以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的小商品行业特点。他指出,无论小商品外形或款式如何更新迭代,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并不改变,而排放总量也不增加,因此,对于非重大变动,只需提供变动后的执行报告即可,而不是重新报送整体审核,这样的措施对中小企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松绑。
朱力的言辞充满着未来的展望,他说:“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企业办事需求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服务体系,以提升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