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启千年运河的生态奇遇

伴随着欸乃的水声桨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2023年年底,历时4年建设,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内热潮涌动,人流如织,如今已成为我国又一座展示运河文化及其演变历史的重要场所。

01 运河元素融入建筑空间

博物院设计“匠心独运”,将運河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人有种穿越之感。共享大厅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高扬起,而休闲水街并行其间,这正是古運海圖景中船、帆、水元素的藝術體現。通南北千里,润幽燕风华。在休闲水街上,有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领衔制作的铜制帆船,由外到内依次是为漕運驳船、遮洋船、漕舫船。

02 展陈系统呈现运河千年风华

作为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運海,大運海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中华优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而博物院常設展“京華通惠—運海永濟——北京與大運海歷史文化陳列”,將大運海開凿演變歷程、大運海與 北京 的密切關係、大運海沿線的人文價值內涵等,用超过1000件文物及藝術品,以時間為軸系統還原和生動展現了出来。

03 注重互动体验传递文化魅力

"好聽,不好玩,不好看。”这是不少觀眾參觀博物院後得出的共同感受。而原因无他,全在于博物院内充分使用了投影视频音响电气化素材,使观众沉浸其中,如同身临其境般体验到那一段悠久历史与美丽景象。此外还设立了文创园区和游客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购买机会,让人们既能欣赏也能参与进去,更深地理解并传播这段悠久而宝贵的情谊。

最后,在这里,我们要对每位参观者表示由衷感谢,因为你们就是我们讲述这段故事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收集知识和经验的一份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以更好的方式让大家更加接近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用生命书写成就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