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以其独特的浑黄色水域而闻名。它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绕行9个省区,最终在山东的垦利注入渤海,全长达5,464公里。黄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河水呈现出深浅不一、变化多端的颜色。在藏语中,它被称作“玛曲”,意为孔雀河,这名字既形象又恰如其分。
从托克托以上至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上游共计3,400余公里。这一段途经湖泊和沼泽地带,其地势平坦而且曲折,让人感受到了这条伟大的河流在自然界中的无穷魅力。在这一过程中,黄河不断切割着周围的地表,不仅形成了众多峡谷,而且也成为了一些重要水电站的所在地。
进入青铜峡之后,黄河便进入了辽阔富饶的地理区域——沙套平原。这片广袤的大地沿着黄河延伸约750公里,有50公里左右宽,是古老灌溉区,也是物产丰富的地方,被誉为“百害唯富一套”。
从托克托到郑州桃花峪的一段,即为黄河中游,这里总长度达1,235公里。在这里,奔腾的小溪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洪流,那些陡峻岸壁和深厚土层让人们联想起壮观壶口瀑布。而每当暴雨来临,每一次泥沙下泻,都会激发洪水泥浪滚滚,使得这条神奇的大道上的万物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每年16亿吨泥沙将随着这些川流携带出去,其中4亿沉积在下游、4亿流向海洋,而剩下的8亿则沉积在三角洲地区和近海底部。由于此原因,该区域几乎每年都会向外扩展50米,如同秦始皇修筑千童城时期那般不可思议。此刻,只需90千米就能抵达曾经建造地点处,但今天已然遥不可及。
最后,从郑州桃花峪以下至渤海注入的地方,即为下游部分,这里全长768公里,由于大量泥沙堆积导致了持续性的抬高,因此为了防止泛滥,就不得不不断加高堤坝。一时间,“悬浮的地面”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因为许多地方的人们生活在地面比两旁更高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