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飞机知识科普了解中国的恐龙

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来到我所地理科普馆参加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讲座。本次讲座以“中国的恐龙”为主题,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王老师就带领大家进行了热身环节,让小朋友们尝试对恐龙进行分类。这不仅考验了小朋友们的记忆和理解,还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紧接着,王老师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化石和模型,这让现场的小朋友们眼睛放光,他们终于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些远古生物。通过这些实物演示,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恐龙的一些特征,如它们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为什么现在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的遗迹。

讲座正式开始后,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恐龙的特点以及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他还分享了最早被科学家命名的一种恐龙——巨齿龙。随后,他向大家揭示了恐龙存活的地质时期以及他们化石保存的地方。在这过程中,小朋友们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球历史的地理知识。

然后,王原老师告诉大家如何寻找、挖掘和处理这些宝贵的化石。他还分享了一些有趣但也是科学探索中的插曲,比如同事为了保护鸡而制造狼踪等,让人忍俊不禁。这一部分让场上充满欢笑声,同时也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心情。

随后,全场观看了一系列关于不同类型恐龙的地质图片,这些图片加上王原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使得整个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且学会了许多新知识,比如窃蛋龍真是冤枉,它們真的是窃取蛋,但後來證明自己並非如此;还有中华鸟龍與中华龍鳥雖然名稱相似,但實際上是不相同種類,並且知道長著四個翅膀的小盗龍,這都是從講座中学到的内容。

最后,一场有奖问答环节拉开帷幕,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并赢得奖品。而活动结束前,还有一次抽奖环节,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快乐。这一次经历,不仅教会孩子关于中国恐龙的事实,也增进了解家的文化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