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早期的地质学家、岩石学家。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后,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并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不幸于同年病逝。
他属于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質學家。他工作伊始便参加了对北京西山地区地質礦產的調查工作,并執筆寫成了《北京西山 地質志》(於1920年出版)。這是中國的地質學家詳細剖析一個地區的區域地質的最早研究成果。
他對全國許多地區的地質礦產作過調查研究,其中較重要的是對火成岩和相關礦床的研究。他於1925發表了《中國接觸變質鐵礦地區之閃長岩類岩石學》和《山西臨汾縣方沸石正長斑岩》兩篇著作。1930年代,他與學者聯名發表了關於明矾石等矿物的一系列論文,其中包括1931年的《浙田縣之印章石》,該文對優秀工藝美術用途的“青田石”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指出其主要由含鉀溶液與火山岩相互化合形成。
此外,他還與其他學者合作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煤田、鐵礦及湖北靈鄉鐵礬等方面的地質探討文章。此外,他也在長江流域進行了大量調查並發表了一些有關河流形成歷史的地圖和報告。
尽管他的生命较短,但叶良辅对中国区域地球科学、矿产地球科学、火成岩类学以及地球形态学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地球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