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多位小朋友和家长聚集在我所的地理科普馆,共同参与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活动,这一场讲座以“中国的恐龙”为主题,由王原老师——中国古动物馆馆长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讲。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次热身环节,邀请大家对恐龙进行分类。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他们根据恐龙的食性、行走方式等标准,将这些prehistoric creatures分成了不同的类别。
随后,王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几块珍贵的化石展品和模型,这些实物展示让我们对这些远古生物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恐龙生活年代以及它们化石如何保存下来,以及为什么当时没有草吃。
接下来,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寻找、挖掘和处理恐龙化石的一系列过程和工具,这些内容既充满挑战,又不乏幽默,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观看一些精彩图片,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比如窃蛋龙被误解71年的事情,还有中华鸟龙与中华龙鸟之间微妙差异,以及拥有四个翅膀的小盗盗 龙等奇特现象。
最后,一场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了大家的积极参与,有不少孩子因为他们正确的问题而赢得奖品。而整个活动也伴随着愉快气氛圆满结束。在这个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中,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的探索状态,不禁感慨于科学知识背后的神秘世界,而这正是地理科普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之一:探索自然,不仅是对于过去的一个了解,更是一个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