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聚集在我所的地理科普馆,共同参与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中国的恐龙”主题讲座。这次讲座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王老师设计了一个热身环节,让孩子们尝试对恐龙进行分类,这让大家都兴奋起来。接着,王老师展示了一些精美的恐龙化石和模型,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见识这些远古生物。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了关于恐龙的一系列知识。我们知道,“恐龙”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最早被研究命名的是巨齿龙。而通过地质时间表,我们了解到当时并没有草类植物,因此可以推断出那些时候的生命形态。在挖掘和处理化石方面,王老师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某位同事为了模拟野外环境,就将鸡藏起来并在地上刻画野兽足迹,让人忍俊不禁。
随后,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图片,并听着王老师幽默风趣的话题,如窃蛋龙被冤枉71年,以及中华鸟龙和中华龙鸟之间的小差异等。最后,还有一部分小朋友赢得了问答环节中的奖品,而整个活动以热烈而活跃的情绪结束。这次经历不仅让大家学到了很多,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