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行业迎来春天:300亿市场规模非虚幻
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如“水十条”、“河长制”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水环境的改善成为了首要任务。伴随这一趋势,水质监测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进步无疑是推动力之一。自动化技术在这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各地政府纷纷投资于自动化监测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福建泉州率先行动
福建泉州采取果敢措施,在梧垵溪、梧桐溪、坝头溪等三条小流域安装了八套高级自动监测系统,每天对这些区域进行四次检测。这只是开端,一旦所有21条流域都覆盖到,这个城市将拥有全面的了解其河流质量变化的情况,为实施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浙江乐清也不甘落后
浙江乐清市则投入200万元建设10个市级的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这不仅涵盖了内河县控以上断面,也包括其他重要地点。这样一来,这些地区就可以持续24小时进行CODMn(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等指标的自动检测,从而更好地监督和维护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
湖南资兴东江湖亮相
2017年,在湖南省资兴市,由于东江湖被命名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其周边地区必须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测。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东江湖1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水质量管理水平,使得此区域成为典范案例。
宿迁市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27座站点
即便如此,江苏宿迁市仍然表示今明两年的目标是建设27座新的 水质 自动监测站。这项决策旨在通过全面掌握每一次瞬间变化以提升整体 环境 质量,并且使其成为预警潜在问题的一种工具,让污染者不得逃避责任,最终达到净化目的。
刘志全司长:2050年将实现2050 水质 自动站建设工作目标
环保部环境监察司司长刘志全近日表示,要在2018年完成2050年的规划,即建立2050座 地表 水质 自动 监测 站,以促进手工与智能结合,使之形成一种既精准又经济高效的手段。他还提到,“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和服务能力要求,从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并期望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
编辑评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如何有效处理及减少排放的问题,我们正逐渐走向更加科学、高效且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个不断壮大的市场中,不仅设备制造商需要适应,更需要创新思维去引领潮流,同时也是对未来我们共同生活环境的一个巨大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