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赫歇耳,一个在18世纪占据顶峰的地理人物。他的故事始于德国汉诺威的诞生,随后他以15岁的年龄加入了军队,在那里他成为了军乐队的一名小提琴手。在1757年,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军旅生活,并偷渡到英国。在此之后,他逐渐成为了一位热衷于天文学的爱好者。
与其妹妹卡罗琳合作,他开始制作自己的望远镜。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失败的过程,但最终在1774年,他们成功制造出了一个口径15厘米、长度2.1米、放大约40倍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通过这台新设备,他对星空进行了观测并撰写了论文。他特别关注恒星在天空分布的情况,并坚信要确定这些分布,需要进行长期连续观察。
1781年3月13日夜晚,当赫歇耳在巡视双子座时,他发现了一颗被误认为是彗星但实际上是太阳系新行星——天王星,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使得他获得了皇家学会会员资格,以及科普列勋章,并被任命为宫廷天文学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赫歇耳继续改进他的望远镜技术。在1787年,他制造出一架焦距6.09米、口径51厘米的大型望远镜,这台望远镜不仅使他能够发现天王星的小行星,还帮助他揭示更多关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和卫星的事实。到了1789年,他又制造出了更大的望遠鏡,从而进一步扩展了解宇宙奥秘的边界。
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深切的心愿就是解开“宇宙构造”的谜团。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观测和计数那些闪烁在夜空中的恒星,将整个天空分割成683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经过细致考察。他总共记录下11,760颗恒星,并绘制出银河系结构图,这标志着人类对于银河系统理解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此外,在1798年,他编制并发表了一份双重恒体表,其中包括694对双重恒体,其中511对由他本人亲自发现。
直至2000年代初期,尽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完成一次周期,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工作中学习许多宝贵知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因为其众多贡献,而是因为其生命跨度恰好与所描述之物相符合——84年的完整公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