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是“大河”的阿拉伯称谓。这条河流,长达6,650公里,贯穿非洲大陆的一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它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共同汇集而成,其流域面积达到334.9万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它的支流分布犹如倒生的古树根部在地中海,树干在撒哈拉沙漠之中,枝叶则伸展至赤道多雨地区。
白尼罗河起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湖,与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及蒙博托湖相连,在与阿苏瓦河会合后便被称为白尼罗。人们通常把白尼罗视作主导的水系。在低潮期,尼罗河水量主要来源于这条支流。
青尼罗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其流量波动极大。当雨季到来时,青尼龙猛增带来大量泥沙补给下游,但到了旱季,只能提供少量20%的水量。青龙洪水对下游生态至关重要,而洪峰提前或延迟以及洪水大小,对此区域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考验。
两者汇聚后形成了名为全体下的“真正”黑色牛顿尼亚诺克,并继续其余三千公里路程,这一段途经热带沙漠区,即使降雨稀少且蒸发力强也未能增加其浓度反而减少了它们。一年中的变化非常规律,从每年的2月5月之间进行枯竭期之后进入绿色的泛滥期,然后从7月开始再次泛滥并改变颜色变成了红褐色,这个过程持续直到11月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每当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洪水相遇时,都会出现一种奇特景象——“清晰分明”。这些沿着它走过的地方都是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非洲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理位置之一。此外,在其下游有著名的大瀑布,也就是现在建造阿斯旺大坝地点。而从开普敦到开普敦之间的一百多英里宽阔平坦且淤积充满泥土,大约每百年增加16厘米高度,而最后形成了一个叫做三角洲的地形,有18米厚的土壤覆盖着广阔平坦的地面,还有许多小渠道和泻湖等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