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探秘走进古老大陆的踪迹

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在我所地理科普馆参加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讲座,本次主题是“中国的恐龙”,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持。活动开始前,王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个热身环节,让小朋友们展示他们对恐龙的了解。这不仅测试了孩子们的知识,还让场上充满活力和兴奋气氛。

接下来,王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正题。他首先介绍了恐龙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恐龙”这个词汇的来源。随后,他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地质化石和精确模型,这些实物让观众有机会直观感受这些prehistoric生物曾经生活过的情景。

随着讲座深入,我们学习到了关于恐龙生存时代以及它们化石被保存在地层中的知识。在这过程中,我们得知当时还没有草类植物,所以那些食肉性的爬行动物只能吃其他动物。而由于缺乏适合保存骨骼化石的地质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在特定的岩石中寻找这些遗迹。

接着,王原老师分享了从发现到挖掘并处理成完整化石所需的手段、工具以及趣事。例如,有一位同事为了模拟野外环境,在半夜将鸡藏起来,并在周围制造一些假兽脚印,让别人在只有狼的地方寻找熊踪,这样的幽默故事赢得了一片笑声。

通过观看各种惊人的恐龙化石图片,以及听着王原老师幽默风趣的解说,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还享受到了愉快的心情体验。在此期间,他们也了解到了窃蛋龍被误会71年的事情,以及中华鸟龍與中华龍鳥之間不同等有趣的事实。此外,他们还认识到了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恐龙种类。

最后,由于热烈参与的问题讨论,有几个幸运的小朋友获得奖品。而会议以抽奖环节结束,一场充满互动与快乐交流的大型科学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