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探索2021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中的尼罗河泛滥现象

尼罗河,是“大河”的阿拉伯称谓。这条河流,长达6,650千米,穿越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显著的河流之一。它由两条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其流域面积达到334.9万平方千米。在地图上,它的分支如同一棵倒生的古树,根部深埋在地中海之中,而树干则穿过撒哈拉沙漠,最终在赤道多雨地区展开其枝叶。

白尼罗河起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然后通过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和蒙博托湖,最终与阿苏瓦河会合,便被人们公认为是主导尼罗河水量的部分。然而,在干旱季节,这个区域几乎完全依赖于白尼罗 河来补充水量。

另一方面,青尼ロ 河则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其流量波动极大。在雨季期间,当大量泥沙伴随着洪水涌入时,它提供了约70%的水量;但到了旱季,这份贡献骤减,只有剩下20%左右。青尼洛 河洪峰到来的时间及其强度,对下游地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洪峰晚来或早去,以及其强度,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如泛滥和灾害。

当这两条主要支流汇合后,就正式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地理标志——尼罗 河。不过,从汇合点到它最终注入地中海的大口,全长约3,000千米的一段路程,却经历了热带沙漠,那里的降水少且蒸发力巨大,使得即便有新加入的溪流,也无法有效补充失去的大量水分。

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对这条伟大的江川而言,是一个规律性的循环。一年中的枯期通常发生在2月至5月之间,这时候清澈无垢。而进入6月以后,由于来自白尼洛 的腐烂苇草增加,氨气弥漫,使得这一段时间被称作“绿色”时期。此后不久,即7月开始,当来自青诺 洪峰带来的泥土丰富再次冲刷过来,将原本清澈透明变得浑浊不堪,被誉为“红色”时期。这两个不同颜色的洪水相遇产生了一种独特景象——“青白分明”。

最后,一旦这些激烈冲刷后的宁静恢复,再次回到最初状态,那些历史悠久文明所在地也将迎来新的繁荣与发展。而作为该区域众多遗迹之一,“三角洲瀑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阿斯旺大坝,该工程位于第一道瀑布附近,而从那里到开普敦沿途,有一片广阔平坦的地方,大约每100年一次,每年的平均沉积厚度达16厘米,并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