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地理常识揭示了尼罗河泛滥的秘密一个人物的旅程中遇到的自然奇观

尼罗河,源自阿拉伯语“大河”,全长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它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其流域面积达334.9万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形成了一棵倒生的古树,根部在地中海,树干在撒哈拉沙漠,树枝部分在赤道多雨地区。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穿过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和蒙博托湖,与阿苏瓦河会合后称为白尼罗 河,它被视作主流。在枯水季节,大部分水来自白尼罗。

另一方面,青尼罗河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其水量变化极大。在湿季,洪水期来临时,它携带大量泥沙,为下游提供70%的水量,但到了旱季,只能供应20%。青尼罗的洪峰对下游是生死攸关,因此洪峰早到、时间长且水量大的情况往往导致严重的问题。

当两条河汇合后,即成为我们所说的普通意义上的“尼罗”江,最终长度约3,000公里。然而,这一段由于降水少和蒸发强烈,被认为是最干燥的地方,因此虽然有新鲜物质加入,但总体上还是减少了。

每年都有一个规律:从2月到5月是枯水期,这时候江面清澈;然后随着苇草腐烂开始泛滥前的绿色期;接着7月份至8月份,由于青尼洛增添大量泥沙,使得江面变成红褐色的红色期。这时常常会溢出岸边造成灾难,并且在11月之后再次回归平静与清澈。而每当这两种颜色的洪流相遇,就会出现著名景观——“分明”。

此外,对于位于其下游区域的人们来说,他们生活在地球古文明之一,也是现代非洲人口密集和经济繁荣的地方。而阿斯旺大坝正是在第一瀑布处建造。此区间1,100多千米宽阔平缓,有大量淤积。大约每百年深度增加16厘米,最终形成了二万四千平方千米的大三角洲,而平均土层厚度达到18米以上,上面分布着广泛的地形网络及渠道网,以及沿海的小型泻湖及岛屿群体构成了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