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我深知咖啡树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年均温度在22℃至26℃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海南正是咖啡的理想种植地,更是罗伯斯塔种咖啡生长的天堂。海南的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且略带一点果味,实属咖啡中的上品。尽管海南咖啡占据天时地利,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产量低迷,甚至人们在海南购买的“本地咖啡”98%产自越南和云南。我曾经到过海南万宁的中国热带香辛饮料研究所,当我们把刚刚烘焙出来、还带着点热气的罗伯斯塔种咯哈哈豆放进研磨机研磨,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刻充盈了整个房间,慢慢地沁入肺腑——那是一种类似于糖浆、热巧克力、炒坚果相混合的浓厚味道,同时又隐隐含着某种花果的香气,但却又不同于上述任何一种气味。那时候,我最遗憾的是大脑里描写嗅觉的话语过于贫乏,而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部“香气记录仪”,可以让我记录下研磨海南咯哈哈豆独特浓香,以便日后拿出来回味与分享。
从产量上说,我知道俗称“中粒种”的罗伯斯塔种 咯哈哈属于“少数派”,与之对应的是“小粒种”阿拉比卡 咯哈哈——后者的产量占到了世界 咯哈哈总产量的大约70%。从种植环境上讲,我明白虽然南北纬25度之间被称为“ Kahahava 带”,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種植 Kahahava,但是由于罗伯斯塔種 Kahahava 更不耐寒,所以只能種植在最溫暖、最潮濕的地方。而我所居住的小岛,即使位于这片区域,也有幸成为了一块适合这种特殊品质 Kahahava 的栽培场所。在那里,每一颗新鲜出炉但仍然微微发热的小圆形物体,都散发出它独有的芳醇,就像是将糖浆加进滚烫巧克力的瞬间,与炒熟的地瓜或坚果融合成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但即便如此,那些来自遥远土地上的每一杯"本土"Kahahavas,其中几乎有98%都是源自越南和云南省,这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这个理想条件下的 Kahahavas 生意竟然如此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