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是“大河”的阿拉伯称谓。这条河流,长达6,650千米,横跨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显赫的河流之一。它由两条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其流域面积之广阔,可达到334.9万平方千米。在地图上,它的分支如同一棵倒生的古树,其根部扎根于地中海,树干穿梭在撒哈拉沙漠之中,而其枝头则伸展在赤道多雨地区。
白尼罗河起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通过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以及蒙博托湖,与阿苏瓦河相遇后,便被冠以其名字。人们通常视白尼罗为主导者。它蜿蜒穿过平坦的大沼泽平原,使得水体分叉漫延。在旱季时期,尼罗河主要依靠白尼罗提供水源。
青尼罗 河出发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其水量波动极大。当雨季到来时,这条溪流迅速膨胀,将大量泥沙带入至与之汇合的尼罗江,为其供给了70%以上的水量。但随着旱季降临,只能供应20%左右。青尼龙洪水期来临早、时间长且强烈,对下游区域来说无疑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洪峰来得太早或持续时间过久,则往往导致严重的泛滥问题。
当青蓝两江融合成一个更宽阔的大江,即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红色”交替出现的景象便开始出现。一年中的特定月份,即2月至5月间,被称作枯淡期,那时候,小溪清澈见底。而到了6月以后,从白尼亚那边带来了腐烂苇草,因此颜色变成了绿色,并散发出一股浓郁气味,这就是所谓“绿色的泛滥”。接下来,在7月及之后,由於氾濫前的积累,大量泥土沉淀使得这段江面呈现出深红褐色的颜色,因而被称为“红色的氾濫”。
每当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洪涝交会,一种奇异但壮观景象就发生——一种叫做“绿与黄并存”的场景。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幅壮丽画卷,也反映了地球上生命力强劲的一面。此外,这里也是历史悠久文明诞生的地方,更成为现代非洲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如开普敦等著名城市皆位于此处。
最后,在下游部分,有著名的地理标志——世界级瀑布,以及历史性的建筑——阿斯旺大坝;从那里一直到开普敦之间的一片区域,以宽阔且平缓的小路连接起来,而这个小路即是如此迷人的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因为不断沉积而形成厚实土层,最终构成了一个拥有2.4万平方公里广阔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丰富的人口资源,还有着丰富的地质结构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