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了解中国的恐龙历史必看书籍

3月12日,我所地理科普馆迎来了一群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他们聚集在这里参加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讲座。这个主题是“中国的恐龙”,由王原老师——中国古动物馆馆长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讲。这次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尤其是对那些渴望了解更多关于恐龙世界的小朋友们来说。

首先,为了让大家进入状态,王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请小朋友们尝试分类恐龙。这不仅考验他们的想象力,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古老生物。有的孩子根据食性划分,有的则以它们走路方式来区分,还有一些更为专业,对恐龙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比如鸟臀类和蜥臀类。

随后,王老师展示了一些精美的地质化石和模型,让我们能够直观感受这些远古生物曾经活跃在地球上的模样。通过这种方式,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强了对科学探索重要性的认识。

接下来,是一场全面的学习之旅。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得知最早被命名的是巨齿龙,以及它生活时期以及化石保存的地质条件。王老师还分享了寻找、挖掘、处理恐龙化石的一系列方法、工具以及趣事,如同事制造野兽脚印等幽默故事,这些都增加了我们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当时环境如何影响物种生存。

接着,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系列关于不同类型恐龙的地质图片。在王老师幽默风趣的情境下,我们不仅学会了解窃蛋龍真实面貌,也知道中华鳥龍與中國長爪鳥龍雖然名字相似,但實際上是不相同種類,這其中充满着惊喜和启发。我也学到了自己国家独特的地理信息,并且更加尊敬那些勇于探险的人们。

最后,不要忘记的是,那个有奖问答环节,每位参与者都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一部分幸运的小伙伴赢得了奖品。而随后的抽奖环节,为此次交流添加了一份欢乐气氛,最终这场关于“中国恐龙”的探索之旅,在热烈讨论与互动中画上了圆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