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题库及答案人物探索定期泛滥的尼罗河原因

尼罗河,源自阿拉伯语“大河”,全长6,65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它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域面积达到334.9万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呈现倒生古树形态,其根部在地中海、树干穿越撒哈拉沙漠,枝头则覆盖赤道多雨地区。

白尼罗河起源于布隆迪的卡格腊河,以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和蒙博托湖为过境,再与阿苏瓦河汇合后称为白尼罗。人们习惯将其视作主流。在低水期,尼罗河水量主要依赖于白尼罗。

青尼羅之初出现在埃塞俄比亞高原,它的流量变化极大。在湿季,由于大量泥沙携带入洪水期中的70%供给,但到旱季时仅能提供20%。青尼羅洪水来临对下游环境至关重要,不仅影响了生活,还可能引发洪灾。

当两条支流汇合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蓝色”、“绿色”及“红色”的颜色的交融景观,这种景象被称为泛滥前的“绿色”。随着时间推移,二者相遇并混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地理特征——每年7月开始的红褐色泥沙混杂的漫溢阶段,即所谓的“红潮”。

这段区域历史悠久,被誉为非洲文明之母,并且是现代非洲人口密集区和经济中心。此外,该地区还有著名的大瀑布,而阿斯旺大坝正位于其中的一处。这一段从开普敦到开普敦口岸部分宽广平缓,有大量淤积,因此每100年便有16厘米增加。而在出口点形成一个叫做三角洲的地方,每个年的平均土层厚度超过18米,上面平坦又网状排列,从沿岸泻湖到岛屿都有许多渠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