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聚集在我所的地理科普馆,共同参与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中国的恐龙”主题讲座。这次活动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持。开场环节,王老师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让小朋友们展现对恐龙的了解。有的小朋友根据食性来分类,有的则是依据四肢结构,而专业一点的孩子甚至能区分鸟臀类和蜥臀类。
随后,王老师展示了多块珍贵化石以及精致模型,这些实物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科学研究背后的真实场景。在正式讲解之前,王原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恐龙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恐龙”这个词汇的起源,并提到最早被命名的恐龙是巨齿龙。此外,他还分享了关于恐龙生活年代和其化石保存岩层的地理知识,使得参会者不仅了解到了科学知识,还获得了一定的地理见解。
紧接着,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故事打破了沉闷气氛。比如有一位同事为了模拟野外环境,将鸡藏起来,在空旷处制造熊脚印,让人们在狼群中寻找熊踪迹等等,这些幽默插曲让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接下来,便进入了视觉盛宴阶段,与会者观看了一系列关于不同种类恐龍化石图片,同时伴随着王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也带给大家欢快的心情变化。此时,此刻,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认识到自己家乡可能隐藏着怎样的古生物代表。
最后,以热烈讨论和激昂问答环节收尾,有的小朋友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奖品。而整个活动以一场充满活力与互动性的抽奖仪式告一段落,那天愉快而又充满收获的情形,就这样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