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年,顾祖禹以其卓越的学问和深厚的地理研究成果,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沿革地理学家。他出生于江苏常熟,后迁居无锡宛溪,因此人们称他为宛溪先生。顾祖禹的家族对于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高祖撰写了《九边图说》,曾祖和父亲都对舆地之学有精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顾祖禹从小便立志于史地领域,以军事与沿革的地理研究作为其毕生的专长。
他在顺治十六年开始了自己的巨大工程,即编著《读史方舆纪要》。这部作品历时三十余年,共计130卷、280万字,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宏伟项目。其中前123卷详细记录了历代州域形势,以明末清初行政区划为基础,对各省、府、州、县疆域变迁进行了系统性的考订。此外,还包括山川形势、城市集镇分布以及关塞险隘等内容,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地理文献。
除了这部分基本资料,《读史方舆纪要》的最后6卷则集中阐述“川读异同”,揭示九州之间脉络,使得这一历史地理文献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富含深邃的文化内涵。而最终一卷则是关于分野的一种视角思维,“俯察仰视”之意,让人能够从不同高度理解古今世界。
此书附加四卷“舆图要览”,其中包含全国总图及各省分图,以及黄河流域和海运漕运相关的地图。这使得《读史方舆纪要》不仅是一个文本,更是一个空间观念与历史认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沿革地理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级作品,它至今依然是研究中国历史与军事地域的人们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之一。晚年的顾祖禹还参与过《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工作,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