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聚集在我所的地理科普馆,共同参与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中国的恐龙”主题讲座。这次讲座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王老师便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关于恐龙分类的热身游戏,让小朋友们展示他们对恐龙了解的程度。
紧接着,王老师展示了许多精美的化石和模型,这让现场的小朋友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prehistoric生物曾经存在过的事实。在正式进入正题之前,王原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恐龙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恐龙”这个词是如何被命名,以及最早被科学界认可并命名的一个恐龙是巨齿龙。
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当时地球上生活着的年代以及那些岩石中可能保存有化石。通过这些知识,小朋友们了解到,当时还没有草类植物,所以这些肉食性和杂食性的巨兽不吃草,而只能在沉积岩中寻找它们遗留下来的证据。此外,他们还学习到了挖掘、处理和保存这块宝贵历史遗迹所需的手段、工具以及趣闻趣事,比如某位同事为了让其他人相信野外发现熊踪而制造出狼脚印等幽默故事。
接下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图片展现出了不同的恐龙,如窃蛋龍其實是一個冤案;中华鳥龍與長沙龍不同;还有四翅膀的小盗龍等等。最后,还有一轮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纷纷回答问题,有些甚至赢得奖品。而整个活动以热烈且互动丰富的情绪结束,为参加者提供了一次难忘且充满教育意义的心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