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在我所地理科普馆参加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讲座,本次主题为“中国的恐龙”,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主讲。首先,王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个热身活动,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恐龙进行分类,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紧接着,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精美的恐龙化石和模型,这些实物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prehistoric creatures。接下来,王原老师详细介绍了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这一词汇的由来,并分享了最早被研究命名的恐龙是巨齿龙。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恐龙生活在哪个时代,还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草,以及如何寻找并挖掘出它们的化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趣味横生的故事,比如同事们制造假熊足迹让人在野外寻找等等,这些幽默的情节让整个场合充满了活力和欢笑。
随后,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系列关于不同种类的地质图片,其中包括窃蛋龍、中华鳥龍與中华龍鳥、四翅之顾氏小盗龍等,這些生动的事实让我深刻认识到各式各样的奇异生物。最后,小朋友们还参与了一场有奖问答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赢得了奖品,而整个活动以热烈而互动性的气氛结束。这一天,我真的很高兴能亲眼目睹这些远古生物,也希望能继续学习更多关于它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