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自北京的100余名小朋友及家长聚集在我所的地理科普馆,共同参与了知乐博物大讲堂第七期讲座,这一次的主题是“中国的恐龙”,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老师亲自主讲。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场热身活动,让大家通过分类恐龙来检验他们对这些prehistoric giants了解多少。这项任务并非易事,但小朋友们表现出了惊人的熟练度,他们根据恐龙的食性和步态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些甚至能够区分出鸟臀类和蜥臸类。
随后,王老师带来了几块珍贵的化石和模型,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那些远古生物曾经活跃在地球上的模样。他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一些特点,以及“恐龙”这个词汇是如何来的,并分享了最早被科学界命名的一个恐龙——巨齿龙。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当时地球上哪些年代有过这些庞然大物,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保存下来以至于现在仍能在岩石中找到化石。
王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寻找、挖掘和处理这些化石所需的工具和技巧,同时分享了一些趣味横生的故事,比如一位同事为了让人在野外找到熊踪而制造狼脚印的事迹,这让整个房间充满了笑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观看着一些精彩绝伦的恐龙化石图片,并听着王老师幽默风趣地解说每一个故事,从窃蛋龍被冤枉71年到中华鸟龍與中华龍鳥之间微妙之处,再到拥有四个翅膀的小盗龍,每一个情节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
最后,我们进入到了有奖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其中不少勇敢的小探险者赢得了奖品。而整个活动结束时,一场抽奖环节作为礼物,为这一天增添了一份喜悦。此次讲座,以其独有的互动方式,不仅扩展了孩子们对于地球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