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地理常识全知道的古老巨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穿越9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达5,464公里。它以其浑黄的水色而得名,而藏语中称之为“玛曲”,意指孔雀河,以其蜿蜒曲折的景致如同孔雀展开尾羽一般。
上游部分,长达3,400多公里,它在平坦的地势中绕行湖泊和沼泽,形成了众多美丽的峡湾。在此地区登高远眺,可以看到数不尽的大大小小湖泊,如繁星点点散落于地面上。这种美誉确实恰到好处。
进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后,地势陡然下降,形成了许多石峡、唐贡玛峡、官仓峡等著名景观。这些峭壁间婉转曲折的河道,如一束一放的情诗,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自然之美。此外,还有众多适合建造水电站的地方,现在已经建成了几座重要的水电站。
当黄河离开青铜峡进入广阔的平原时,这里成为古代灌溉农田所需最大的来源之一,被誉为“百害而唯富一套”。这里的地形平坦宽广,有着丰富的人口和物产,是非常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
从托克托至郑州桃花峪这一段约1,235公里,即为黄河中游。这一带是晋陕之间狭窄且险峻的地形,与周围环境相比高度突出。在壶口瀑布附近,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一幕——30-50米宽的小溪倾泻成15米左右的大浪,更能感受到泥沙与水流交织出的生动画面。而每当雨季来临,这片土地就被洪水覆盖,其泥沙携带量达到16亿吨,为世界各大河流中的输沙量冠军,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这一区域。
这16亿吨泥沙中的4亿沉积在下游区域,加上4亿进入海洋,而剩下的8亿则沉积于三角洲及近海底部三角洲地区,由此导致该区域不断向外扩张,每年平均增长50米。历史记载显示,从前秦始皇修筑千童城时,它们曾距海岸90公里,但现在已远离了海岸线。
最后,一路顺着江南方向,在768公里内走完余下的旅程。一路上由于不断堆积的地层,使得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那就是“地上的悬崖”——人们居住在地面之下,而实际生活在地表以上数米或更高处。这样的现象让世界各国都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旅游胜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