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上,尼罗河以其壮观的姿态流淌着岁月的记忆。这条被称为“大河”的阿拉伯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达6,650公里,将非洲大陆的一半划分开来。尼罗河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其广阔的流域面积达到334.9万平方千米。
白尼罗河起源于布隆迪高原上的卡格腊河,然后穿过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和蒙博托湖,最终与阿苏瓦河会合,被人们视为主干。在平坦的沼泽平原中,它如同一条缓慢蜿蜒的小溪,在枯水季节里几乎成为唯一提供水量的来源。
青尼罗河则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不断变化其水量,如同自然界中的奇迹。一旦洪水期到来,那么大量泥沙携带着生命之水涌入,供给下游70%的用水需求,但到了旱季,只能提供20%。因此,对于生活在此地的人们来说,这两股洪流就像命运一样不可预测。
当两条江流相遇,形成了一个名叫尼罗的大 河,而这一段约有3,000公里,是热带沙漠地区,与之相对的是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的地理环境,使得即使有了多余雨水,也很快消散无踪。
每年都有一套规律:从2月到5月,是那份清澈透明时光;6月开始,由白尼亚带来的腐烂苇草让绿意盎然,让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绿色”。随后7月爆发,青尼亚携带红褐色的泥沙,如同画家挥洒颜料一般,再次变换面貌。而11月之后,当所有这些风暴过去之后,它又回归宁静和清澈,就像是一场永恒不变的情诗。
正是因为这样复杂多变的地形,以及不断变化的地势,那些居住在沿岸的人们学会了与这位女神共舞,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灌溉系统,以便利用每一次洪峰,为他们丰富土地赋予生机。而阿斯旺瀑布后的阿斯旺大坝就是为了管理这个周期性的洪泛作用而建造起来的一个巨型工程,从这里向下游1000多公里,一路宽阔平顺但充满泥沙,无数小渠道交织成一个错综复杂网络,其中包括著名的大瀑布,还有开普特口处形成三角洲——世界上最大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