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在2019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决心与担当,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以及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不搞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这一区域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腰带”,事关、高效、可持续发展全局。在2019年,我们继续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大型水域排污口管理体系。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黄河生的保护治理顶层设计,并研究起草《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同时,将黄河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一部分,对青海和甘肃开展了第二轮督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为黄河流域生命质开发作出积极贡献,让古老母亲焕发新活力。
我们还在核安全领域开辟了一条特色之路,以核安全观为核心,不断深化核安全理论创新,为解决核安全治理根本性问题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指明原则方法路径。此外,我国现有47台运行核电机组15台在建机组,没有发生过国际标准分级表(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
此外,在渤海地区,我们开展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入海排污口排查行动,从1月至11月共完成二级排查并进行查缺补漏质控审核。这不仅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行动,也展现了我们的决心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安康方面不遗余力的努力。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逐渐实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而通过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无论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还是及时处理有害物防止次生物种类产生,都能让我们更好地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更是一种先进城市管理模式”。
最后,在水源地整治方面,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县级及以上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并基本完成3641个任务中的3611个问题已完成整治,其余15个问题正在整治中或已经完成99.6%比例。这显示出我们对于改善饮用水保障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综上所述,在2019年,我国各项绿色低碳举措全面展开,不仅提升了我国居民生活品质,而且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國形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