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决心与担当,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19年,我们在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了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不搞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结果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我们加大了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新增劣V类水体专项整治为例,将覆盖范围扩展至11个省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此外,在黄河流域,我们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并将其作为第二轮中央生质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对青海、甘肃开展督察工作。
在核安全领域,我们全面系统推进核安全进程,为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我国现有47台运行核电机组,无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记录。
此外,我国还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从而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和资源化利用,同时也提升公众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无废城市”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填埋量,最终实现零浪费城市目标。这一行动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最后,在水源地整治方面,我国基本完成县级及以上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清理整治任务,这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还坚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以确保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