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美国如何治理毒地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与城市布局的调整,近年我国出现大量企业搬迁遗留的场地,这些场地在过去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美国等国家将此类地块称为棕地。

当棕地用途转换或再开发利用时,其潜在的污染对后续使用的健康构成威胁,由于污染性质与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美国在棕地管理方面起步较早,我国或可借鉴其经验。

01健全立法体系

美国棕地管理源于1980年生效的《超级基金法》,后续颁布了《棕地行动议程》《小企业责任见面及棕地再生法》,以明确棕地的责权关系、再开发用途、奖励机制以及风险评估问题。

02制定清理路线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多部门合作的、自上而下的棕地再利用体系,其主要包括场地调查、场地评估、评估并选择清理方式、设计与执行清理、场地再利用等步骤。

棕地现场调研和清理路线图

03设立专项资金

1993年起,美国环保署(USEPA)开始了城市小棕地试点,给予每个符合条件的城市20万美元赠款,用于识别受污染场地和规划修复措施。

USEPA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补助分为三类:

①棕地评估补助:为棕地登记、分类、评估、规划(包括清理计划)以及与棕地有关的社区参与项目提供资金;

②棕地循环基金资助:为被资助者提供一个循环资金,并发放用于棕地清理活动的;

③棕地清理补助:为申请人提供用于特定棕地的清理资金。

截至2016年3月,累计59149英亩棕地被修复再利用。

EPA棕地计划完成情况(截至2016-3-1)

04发布修复标准

1996年,USEPA发布了《土壤筛选导则》,其旨在促进棕地评估和修复的及时开展和标准化。《土壤筛选导则》为棕地管理者提供了分层次的管理框架,用于确定基于风险的针对某一特定棕地的土壤筛选水平或指导值。

2002年,USEPA更新了《土壤筛选导则》,保留了原有导则中的土壤筛选框架,增加了新的暴露场景和暴露途径,以及新的模型数据。这表明USEPA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场地的土壤筛选水平方面。

05完善棕地修复程序

美国超级基金修复程序始于污染场地被发现或者环保署接到关于危险物质可能释放的通知。污染场地一经发现,该场地就将进入潜在危险物质释放场地名录,并开展棕地修复程序。

美国棕地修复程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国积累的棕地管理经验表明:

①棕地管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的治理技术;

②棕地污染物的暴露风险以及对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③棕地治理费用高昂,需要持续、专门的资金进行支持。

原标题:美国如何治理“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