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 23号 2021 年 4 月 2 日 J. 武汉大学 ofSci. 与技术。 (社会科学版)201年4月 收稿日期:2020-09-13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6YBA38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级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编号:2017YY006)。 作者简介:陈世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环境政治学和当代中国政治。 论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建设 陈世明(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没有绿色生活方式的建设,就谈不上绿色治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生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生活智慧、习近平的绿色生活观中找到清晰的理论依据。 实践基础在于其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贡献。 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新时代我国绿色生活方式建设面临企业绿色生产、政府绿色治理、公民绿色消费等一系列问题。 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建设需要从思想引领、制度保障、经验借鉴、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时代; 绿色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 绿色治理; 绿色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编码:A DOI: 10. 3969. 刊号。 1009G3699。 2021. 02. 006 绿色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在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的理性选择。 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体现,是国家实现绿色治理的根本要求的重要一步,是环境政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新时代,我们党高度重视绿色生活方式建设。 习近平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发展理念革命”,“必须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把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紧迫而艰巨的”[1];要“倡导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夸张地说,没有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就谈不上绿色治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研究新时代中国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的基础,作为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的主要依据 (一)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生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文明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绿色生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奠定基础。 (一)批判资本的非生态性、反绿色性。 马克思用“资本”这个概念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他认为“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找到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工人时,资本才会产生”[3]。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的两个方面。 他们既肯定了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又揭露了资本因追求利润而造成的历史局限性,即对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双重剥削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 加之自然受到科学技术的严格控制,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对抗加剧。 资本遵循增值的逐利原则,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整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暴露了资本的非绿色、反生态本质。 (2)将绿色生活设定为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各执己见,走向两个极端: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片面关注人类的价值,完全忽视自然的内在价值。 尽管自然作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而存在,但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生态中心主义虽然致力于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却消除了人类价值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