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洞村自来村民组污水处理站。
贵州日报天眼记者 陆远
初夏时节,中山区月照乡双洞村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景色秀丽。 神雕峰下,一个整洁的小院子里,中山市创净水务有限公司的运营经理卢叶江和工艺工程师杨浩正在进行日常巡查。 “平时这里没有工作人员,我们会定期过来检查。” 杨浩说道。
这个小院子就是双洞村自来村小组的污水处理站。 它与其他污水处理站共同承担着7个自然村35个小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覆盖面积10.37平方公里。
用“微”治污
陆野江和杨浩站在污水处理站生物池边,查看池内情况。
“整个网站在五个链接的基础上运作。” 杨浩指着站内设施介绍,“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至现场,经格栅池隔离较大杂质和白色垃圾后进入提升井。进入提升井后,使用水泵将污水提升到调节池,因为污水的浓度各不相同,在调节池汇合后可以达到平均浓度,然后污水进入8套设备。”
“这8套装备不简单,里面还有一些特殊的‘朋友’。” 杨浩掀开脚下的井盖告诉记者,“这8套设备同时工作,采用‘AO+接触氧化’的方式。A段是缺氧区,借助于微生物在缺氧环境中的新陈代谢,可以在厌氧环节达到反硝化的目的;O区为好氧区,同样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水平。”
“充分利用微生物这个特殊的‘朋友’,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陆夜江说道。
生活污水经过格栅池、提升井、调节池、缺氧区、好氧区等过程“淬炼”后,变得更加清澈,色泽也从黑臭变为清澈无味,达到了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2/1424-2019)一级标准(COD60mg/l、氨氮8-15mg/l、总磷2mg/l、总氮20mg/l),经处理达标 部分水用于灌溉,部分排入河流。
数据“治愈”水
作为现代工农业二元经济结构的城市,随着城市中心的扩大和区内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区内排水设施的建设和区内的发展越来越不协调了。 污水处理已成为农村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
如何解决用水问题? 写一篇好水文? 月照社区的探索给出了答案。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工程类型复杂、规模小、分散、不稳定、区域差异大等特点,中山区引入PPP项目,通过政企共管模式实现资源优化,实行区域管理模型。
“区别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我们引入智慧水务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生产经营数据中心,实现企业对生产现场实时数据的采集汇总,过程集中监控,重大异常事件的管控和溯源,整个站点可以无人值守,自动运行。” 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中山分局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为实现建管并重、长效经营,相关单位联合各乡镇社区协同管理,明确各场址所属行政村设长效管理带头人。以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民代表参与的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小组负责村小组管网日常管理维护的长期运维管理,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政企共管,因地制宜。 截至目前,中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已覆盖约照街道、大河镇、王家寨镇、大湾镇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社区)204个村。 六盘水市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40套,其中集中处理设施(20吨/日及以上)179套,分散式设施(20吨/日以下)361套,农村日处理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5%。
如今,像双洞村这样的村子越来越多。 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