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六省市联合制定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城市。 。
规划提出以下主要目标: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严重污染天数减少。及以上污染同比下降3%左右。
规划确定了调整工业、能源、交通、土地利用四大结构,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三项专项行动。
燃煤替代建议:坚持燃气替代、电替代。 2017年已开工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在优先保障居民用气、用电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年度和采暖期。 新增燃气量和实际供电能力合理确定煤改气、煤改电的户数; 坚持先立后破。 如果气源、供电不落实,原有供热设施就不会拆除。 据多地报道,到2018年10月末,“2+26”城市要完成362万户散煤替代。 其中,北京15万户、天津19万户、河北省174万户、山西省28万户、山东省45万户、河南省81万户。
节目亮点:
1.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对未完成重点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力、改善排名靠后的,实行量化问责。
2.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企业错峰生产。 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严禁“一刀切”。 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未按期完成2018年至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治理改造任务的,综合调峰采取转移生产措施。 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产品,必须提高限产比例或停产。 对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境标杆企业,可以不限制生产。
注:本文整理自新华社报道。 计划文档的 URL: